欢迎访问西安艾创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拥抱医疗器械UDI追溯时代 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

发布时间: 2021-03-18 来源:
医疗器械安全关乎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在信息时代,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UDI)是国际医疗器械监管的先进手段,是医疗器械实现全球可追溯的“通用语言”。利用UDI医疗器械产品电子身份证标识,可实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追溯,可实现医疗器械与患者信息的关联,有利于进一步从源头建立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链条,有利于实现产品监管数据的共享和整合,有利于提升公众用械安全保障水平。唯一器械标识系统的目标是为医疗器械建立一个通用的国际编码与标识方案,优化医疗业务流程,保障患者安全。
UDI的产生和发展
UDI是医疗器械追溯的国际通用语言
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的前身——全球医疗器械协调工作组(GHTF)于2008年建立UDI特别工作组,并于2011年9月通过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12年,IMDRF取代了GHTF,并在《指南》的基础上补充完善通过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拟定规则》,期待全球各监管部门依照该拟定规则来构建自己的UDI系统。目前,UDI在IMDRF全新的全球框架下继续予以实施,并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积极推进。
2013年,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发布了UDI指引,同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颁布了UDI法规,要求建立UDI标识的医疗器械监管系统。按照法规,2016年9月24日前进入美国市场的所有第二类医疗器械和包装必须带有一个UDI标识,且必须在全球唯一器械标识数据库(GUDID)中录入第二类医疗器械的数据。
2017年5月欧盟颁布了新版的MDR法规,提出了医疗器械可追溯性UDI的概念和在欧洲医疗器械数据库(EUDAMED)注册以及上传文件的要求。有些国家,如土耳其、韩国、印度等,已将UDI法规的制定提上日程。
我国UDI工作稳步推进
我国对UDI的探索起步较早,始于2006年。原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进入上海市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必须标识UDI编码,并发布《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草案)》,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际标